作品介紹

福爾摩沙的洋人家族 : 希士頓的故事

龔李夢哲(David Charles Oakley)著 ; 徐雨村譯

  • 出版社: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年:2019
  • ISBN:9789860596212
提及行政區:鼓山區

作品說明

"在1850年代到1916年這一段短暫期間,有各式各樣的英國商人定居於福爾摩沙南部,他們在打狗及安平這兩座港口形成了一個社區。如今比福爾摩沙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臺灣,安平繼續存在,成為臺南市的一部分,打狗是高雄市的一部分。
在清朝統治下,隨著福爾摩沙南部在1864年正式開放通商,這些洋行(洋人公司)由位於打狗的大清海關稅務司署轄下的打狗關(海關)以及位於臺灣府城臺南的清朝官吏所「監管」。洋行的利益由英國領事館所代表,這個領事館在不同時期設置在大員、打狗,以及後來的安平。
 日本接掌蔗糖貿易這件事標示著洋商在福爾摩沙南部的結束,雖然洋人繼續傳教,而且在福爾摩沙北部的洋商維持其活動。然而,本書僅僅聚焦於福爾摩沙南部的洋人社群的生活。
  在福爾摩沙南部的洋人社群當中,有兩個人幾乎從頭到尾見證了這個傳奇故事的發生過程:邊阿蘭(Allan Weatherhead Bain)及希士頓(Robert John Hastings)。邊阿蘭在1866年來到福爾摩沙,擔任廈門怡記洋行(Elles & Co)的代表人;希士頓在1869年到來,擔任大清海關的鈐字手(Tidewaiter,水上稽查員)。
希士頓見證了安平的潮泥淤積並轉變成洋人社群的寧靜生活空間的過程。他也在鵝鑾鼻燈塔的興建工作扮演了重要角色,這是臺灣區域唯一的堡壘式燈塔。他負責監督1900年打狗英國領事館的整修與改建,呈現出今日所見的面貌。因此在南臺灣兩座重要的觀光據點,打狗英國領事館及鵝鑾鼻燈塔,都留下了希士頓的印記。"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