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角落的聲音

林豐明

  •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 出版年:2020
  • 版次:初版
  • 文類:現代詩
  • ISBN:9789863268321

作品說明

簡介的文字,置於卷首叫「序」,放在卷尾叫「跋」。本書為何不作序而寫跋?
其一
  一般認為詩是青春的文學,大部分年輕的詩作者,初提筆時感情豐富,世間事物入眼動心,無不有感;待年歲漸長,閱歷日增,熱情日減,苟有不因覺得「太陽底下無新鮮事」而停止創作者,也多轉為抒發胸中塊壘;等到終於省悟天下事其實沒有什麼好說的,乃不得不停筆。
  生平服膺蘇東坡的一句話,上乘文章應如行雲流水,「行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其實何止作文寫詩,為人處世莫不如此。回想我開始學詩是三十五歲,早過了說愁賦新詞的年齡,一起步就進入第二階段,故對社會現象及政治多所著墨,雖說純是出於個人興趣,僅利用業餘時間書寫,作品不多,三十幾年來倒也集了四本詩集,而上一本拙作《黑白鳥事》成書十年以來,詩作更少,大概已達上述的最後階段,不可不止矣,本書出版後不可能再集詩成書了,所以本文不只是本書的卷尾跋,也是我寫詩生涯的終結語。

其二
  序,通常是對作者或書中內容的介紹,如果是詩集,更多的是對詩作的解析或導讀。這引出一個長久存在的問題:詩為什麼需要作者與讀者以外的第三者作解析或導讀?
  關於現代詩,有一個笑話,即作者比讀者多,因為很多詩作品明明每一個字都認得,整篇讀完卻不知作者到底是說什麼,也許有詩人會跳出來辯論,認為有人屏詩不讀,問題不在作者的表現手法,而在讀者的閱讀感受能力;我從不作如是想,而拿這個事實(不是笑話)來警愓自己。
  我不曾寫過詩的介紹或評論一類的文字,連讀後感都不曾嘗試,除了才疏學淺,自知無此功力,不宜獻醜外,我一直認為詩作者應該盡力使寫出來的東西讓讀者看得懂,知道作者是要表達些什麼,至於讀者透過文字的表象,能體會到多深,則不是作者所能強求。
  再說一首詩經過解析或導讀,到讀者眼中,可能因解析導讀者個人的見解而失去本來面目,一個人既然有興趣讀詩,相信就有能力發現作品的內涵,不必用額外的東西來影響讀者的體會或感受,總之,我希望作者與讀者之間,只以詩作為溝通的介面。此所以不請名家作序,亦不自寫序,而以此短文作結尾。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