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 出版社:奧光印務公司
- 出版年:1946
- 版次:初版
- 文類:現代詩
作品說明
詩集,包括三個部分:「戰爭中的歌唱」,收入〈別了,廣州!〉等45首詩,「補遺」收17首詩,「日文詩作」7首。是作者來台4個月、就任「國聲報」主筆2個月之後,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詩集,也是唯一在台出版的作品集。
詩人說:「詩是我的心的音響,我的靈魂的呼喊,我的生命之最高的或最輕微的呼吸。我為了牠,消磨了我的童年,消磨了我最寶貴的青春,甚至代替了世俗所謂人生的幸福。如果說我也是一個詩人,那麼我是屬於時代的悲劇的詩人,……『詩人』幾乎成為奚落與屈辱的稱呼。我雖然不僅是寫詩,但一般人常是叫我做『詩人』,好似是為了適切地顯示我的命運似的。我也毫不為意地接受這種稱呼,而且我依然不引為奚落成屈辱地,放筆寫我要寫的詩,……」展現他對寫詩奔放的熱情。
1938年以前,他在廣州已出版過3本詩集,與這一本詩集出版,則相隔8年,因此詩集命名為8年集。他在自序中不否認自己的短篇抒情詩,是在表現個人情愫,詩人不論在群眾之間生活著,或孤獨地生活著,不能在其表現中隱藏著自我的影子(性格、思想、感情的特性),而且往往在自我的影子中反映共通的感覺,或者提示著一種高出一般感知的理解,作為人民的詩人,他是戰鬥在現實之中,但同時又在精神的境界擁抱著理想而生活。沒有現實生活內容的詩固然是貧乏的,抽象的;但沒有詩人的自我的影子的滲透,那更是枯燥的,死板的。雷石榆的詩觀,和日治時代台灣新文學所發展出來的總體詩風格,是合轍同調的,這也是他很快地和台灣藝文界打成一片的主要原因吧!他的詩尚未從中國五四時代的白話詩脫離出來,以抒情、敘事、述志詩為主。整本詩集充滿「抗戰勝利」的,和對未來的無限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