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作品說明
短篇小說集,葉石濤著。1968年6月,台北,蘭開書局出版。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集。
收入1965年復出文壇後,所發表的7篇作品──〈葫蘆巷春夢〉、〈賺食世家〉、〈群雞之王〉、〈等待〉、〈決?〉、〈行醫記〉、〈黃水仙〉。葉石濤於1951年,因白色恐怖統治遭判刑入獄停止創作,1965年復出的第一篇作品是〈青春〉,並未收入本集。收入本集的作品,被鍾肇政 (小說家,1925~ ) 認為是以「幽默手法」寫成,也說就是「諷刺文學」,更貼切的說法是「黑色幽默」。
葉石濤在70年代,接受李昂 (小說家,1952~ ) 訪問時說:「我曾看見了人世間所有齷齪、慘酷、自私和背叛。我始終在『極限狀態』下過活;……我看破了這風塵世界的諸樣相。我學習站在高處看人們互鬥的情形,而不介入的態度。……能夠生存下去的唯一態度。」他說自己的寫作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也是「臉上裝著快樂,心裡藏著苦惱」。
這7篇作品,也是作者嘗試以「前政治犯」的身分,重新投入戒嚴統治下文壇的試探性作品,採用具有「病態的幽默」、「絕望的喜劇」、「災難的幽默」別稱的「黑色幽默」手法,可以說是突破戒嚴社會言論、思想自由封鎖線的精心策略。〈葫蘆巷春夢〉在題目上,非常容易引人想入非非,其實那不只是一條令人洩氣、湫隘、邋遢的巷路,住在這裡的居民,也是一群挫敗、失意、陷入絕境,不得不人畜雜居的人生失意客。賣卦維生的施老頭,頂著前清舉人嫡孫的身份,也在後院養豬增產,一心想藉女兒攀上一門好親,卻「算」不到女兒和窮大學生私奔。中年喪偶的「銅鐘哥」和住在隔壁的舞女「茉莉」,同是天涯淪落人。小說固然諷刺了葫蘆巷公民卑劣的生活品質,更主要的恐怕還在嘲諷知識份子秀才遇到兵的無奈。〈賺食世家〉裡,賺食人也成世家,而且還把宣傳上帝福音的傳教士,自食其力的半知識份子「石頭仔」的生活,都狠狠地比了下去,笑貧笑窮不笑娼,還有什麼比這些是人生更大的諷刺?〈群雞之王〉的「鐘釘仔」賊性難改,進出牢獄已成家常便飯,村長「知高伯」和我「石頭仔」在補冬前夕,人贓俱獲捉到他偷了鄰長「龍山伯」的大公雞,一場為自己飄零身世的痛苦自白,反而讓受害人和當事者心虛自慚──人間真荒謬。
〈等待〉是落魄小說家的自嘲。醫生要沉迷小說創作卻總是借酒澆愁、喝得爛醉如泥、荒廢果園的落魄文人,戒酒、勞動、耕田去,以免肝機能繼續惡化,導致失眠。小說家果然不藥而癒,挖苦文學,也挖苦自己。〈決鬥〉寫寡婦「魯嫂」的兒子「紅目仔」雖娶了老婆,老婆卻跑了,姘上的還是宰豬維生的「龍山哥」,「魯嫂」竟然要村長和「石頭仔」一起登門興師問罪,「紅目嫂」雖然奇醜無比,卻十分潑辣,又嗜酒又懶惰,「魯嫂」也非省油的燈,60多歲了,仍然耳目清明、身手矯健,利口絕不饒人。婆媳二人在眾人面前,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婆婆畢竟年紀較長,被媳婦打倒在地,她那伐木為生、一副頹喪潦倒的兒子,卻出人意表的抓起一根粗短的柴木撲過去,狠命地擊打老婆的屁股,「紅目嫂」先是不敢置信的猛衝向「紅目仔」,繼則癱瘓在地嚎啕大哭。「紅目嫂」從此變了一個人,竟然被馴服了,村長也幫他們辦了正式的結婚手續,「魯嫂」從「龍山哥」那裡取得的遮羞費買了一分地種烏豆。〈行醫記〉的主角「李文顯」,母親生下他時已超過50歲,因畏人恥笑而把他送人,從小就跟著他的養父母過著四處飄泊流浪的生活。中學畢業後,有善心人士表示願意資助他就讀醫學院及供養他的養父母。他畢業後,帶著妻子志願到偏遠的窮苦山區開業服務,有一天接到養父的信,趕去見一臨終的老婦人,方知資助他的善心人士就是他的生母。〈黃水仙〉是一位中年喪偶之後才開始習畫的婦人的作品,她沒有繪畫的基礎,卻如瘋狂般畫了起來,後來得腦瘤死了,「黃水仙」在她死後寄到巴西參展,果然入選。此作疑係對現代畫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