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介紹

唐捐
唐捐

1968年-

性別:男

創作類型:現代詩、散文、評論

簡介

詩人。筆名唐捐,本名劉正忠。出生於嘉義大埔。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高中時,開始習作現代詩。作品連續三年(1993─1995)入選年度詩選,亦入選年度散文選,為活躍的中生代作家。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聯合文學獎新詩及散文首獎、梁實秋文學獎等十多種。著有詩集:《意氣草》、《暗中》、《無血的大戮》,散文集:《大規模的沉默》等。

文學觀:
1. 語言的廟會
我現在所從事的,也許是病根式寫作。病根源自於體質、個性、環境及思考興趣等等。病根大於心,強於詩,異於世,構成一種「不得不」的創造驅力,表現為系列相關的徵候,尋索系列相關的藥物。病根領著我前進並突圍,表演或破壞,通過廟會式語言,到?痙攣的美感。病根比起通常所謂腦袋更具運思的能力,它統合了血氣與精神,創造隱喻。夠強的病根蘊藏豐富的隱喻,夠好的隱喻化生無窮的詩句。經營此一系列的愈前端比經營其後端更具挑戰性。
2. 養成文字的內丹
相對於西方人的鍊金術,我覺得東方的模式應是鍊丹術,在文字或意念的風火爐裡,追求一些新的可能。鍊金模式指向世界,鍊丹模式則指向身心,目標不是點鐵成金,還在脫胎換骨。?出來的丹藥是要服食的,驗諸臟腑,自作自受,經由生理層次的手段?成精神境界的提撕。外丹不能使人長生不老,但有鎮定或激發的效果,當然也常傷身致患。於是有更高明的內丹,含和煉藏,吐故納新,這不正是詩的方法和效能。
3. 不群的詩學
詩可以群,呦呦鹿鳴是群的詩學,但現階段,我要的卻是「不群」的詩學,那是一種「單人馬戲團」(古人稱為「獨樂園」),我是馴獸人和被馴之獸,劇碼不定,角色滑移;那也是一種「酬神儀式劇」,鬼神未必到位,觀眾可以參予。是的,我寫詩,講究身體的全幅投入,雖然你以為他不在場。那是自成系統的身體,內分泌與外分泌一一滲入文體;那也是劇場演出的身體,助我取得他人,復擁有自己。
4. 我到之處即是我國
詩與非詩可能是一組不斷辯證的概念,具有「發明」意義的詩人,應該能夠突破兩者的邊界。因此,很弔詭地,真正具有帶頭作用的前衛,竟是,或將是典律,雖然兩者之間彷彿有仇,那其實是出於誤會。我經常覺得從非詩裡開採詩意是很有趣的事,這裡面具有明顯的相對性,更精確地講是從別人所謂非詩裡創造自己所謂詩。?有邊界與領土,我到之處,即是我國,此之謂:前衛即典律。

  • 回上頁